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来源: 时间:2021-06-16 浏览:




专业定位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根本竞争力,近年来尤为凸显。《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发布,“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加速转型升级,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本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本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国家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需求,能够从事高端机械装备设计、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本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广东省重点攀峰学科,为我校最早获得博士点的学科专业,2013年获全校首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适应国家建设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括:
目标1:运用机械工程领域产品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具备组织与实施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通过终身学习取得职业生涯上的进步。
目标3: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4:成为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具有就业竞争力,适应国家建设和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四年,课内总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含课内实验)学分不少于40学分。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包括:

1 应用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

2 问题工程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机电装置或作品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解决方案的合理分析,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机械工程、力学为专业骨干学科。本专业的课程涵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微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制造技术训练、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数字化制造综合课程设计、机电液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广东省一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创新方法”,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机电传动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三维逆向工程技术”等。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5名,其中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6名)、副教授25人,讲师9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拥有2021年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5人与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校唯一),教育部机械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和珠江新星等多人。在国际著名研究机构和高校长期工作过的著名教授2名担任国际杂志主编2名。

教学条件

作为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位居前列的专业,本专业1995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广东省重点攀峰学科。

在2017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推出的《2017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入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前20强(排名第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涵盖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B+(全国前20%),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名第22名,居前10%。

拥有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和教学课程建设水平。拥有全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实验室,总资产超过1.4亿元。拥有具有高水平的科研研发团队,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企业具有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有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在国际国内机械工程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产业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科研与实践平台

² 广东省微创手术器械设计与精密制造重点实验室

² 广州市非传统制造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

² 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科手术工具与牙科设备联合实验室

² 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² 广东省印刷电子电路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² 广东省高技术陶瓷精密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² 广东省金属薄板节材精密分切工程技术中心

² 广东省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²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

² 中法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智能风电微专业”

² 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印制电子电路(PCB)联合(产业)学院

 

培养特色

本专业依托于第4轮学科评估为B+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积极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具有技术和理念前瞻性。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与创新实验、担任科研助理、走进科研实验室、企业实习等全流程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中法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智能风电微专业”、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印制电子电路(PCB)联合(产业)学院”等,充分运用丰富的产学研合作资源和承担的各级政府科研项目,积极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践和参与科研的机会,培养国家和产业急需的行业特色人才。

近5年来,依托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优秀的教师团队指导下,本专业本科生在“挑战杯”、“互联网+”、“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60项,省级以上获奖人数超过400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国内高校享受盛誉。

 

就业情况

本专业适应领域范围广,就业竞争力强,长期以来就业率处于前列,当年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在制造领域的就业涵盖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汽车、电器机械、通用专用设备等行业的国内国际著名公司,包括深圳华为、TCL电子、美的集团、三星电子、广州地铁、海信科龙、广汽丰田、珠海格力、深圳比亚迪、三菱电机等,毕业生得到企业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部分同学考入或者保送国内知名高校或去国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