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定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学生在机、电、液、气、控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与技术能力,掌握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应用及工程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高端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与管理等工作,成为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进行建设与发展,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科是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机械工程学科排名第20位,进入全国前10%。专业将国内一流的科研平台、科研设备等科研资源深度融入教学环节,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能力。
2.培养目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掌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及其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以“机”和“电”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能力,适应国家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内将具备以下的知识与能力特征: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目标2:具备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具有对机电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
目标 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具备组织与实施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
目标4:成为机电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具有就业竞争力,适应国家建设和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
3.培养规格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制四年,课内总学分不少于15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不少于45学分。本专业以机电一体化为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创新、机电控制及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教融合模式,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机电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在毕业时将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包括: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能够针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针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能够基于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电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工程为专业主干学科。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实训、设计(论文)等组成,构建通识类、数理类、机械类、控制类、计算机类、实践类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传感及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训练、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践、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液压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5.师资队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0人,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分布合理,专业学科背景深厚,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4%,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56%,其中教授2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广东省“南粤百杰”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近年来,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广东省专利奖金奖2项。
6.教学条件
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课室包括多媒体教室、智慧课室、制图课室、语言课室等。实验室包括学校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与350VIP浦京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等,培养本科生学习基础工程知识。学院拥有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包括:数控技术与传动控制实验室、液压与气动实验室、精密机械测量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本专业具有稳定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东风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合泰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依托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提供校内实践平台,构建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